2018年7月,根据组织安排,我从宣汉来到定海区盐仓街道挂职锻炼。跨越1820公里,从祖国的大西南来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,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这次挂职锻炼于我而言,倍感使命光荣,责任重大。
初到盐仓,陌生的工作环境和语言障碍成了摆在我眼前最大的难题。如何尽快适应?如何尽快和同事、群众打成一片?面对工作压力,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,告诉自己必须要化压力为动力,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段挂职期,要踏踏实实做点事,扎扎实实学点经验,只有这样,才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。
环境陌生、语言不通那从点滴熟悉、主动交流开始。工作日,我常常到7个社区村与村干部们交流,边了解社区现状边学习方言;与街道班子成员、科室工作人员交流,学习管理经验、工作做法,熟悉街道事项。周末,我就骑辆哈啰单车,走遍盐仓大街小巷……慢慢地,盐仓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。
2018年8月,我接到了一项新任务——绘制盐仓古文化旅游手绘地图。为了画好这张地图,我和同事们冒着酷暑和严寒,实地到各古文化点走访村民、采集座标、收集内容、挖掘内涵。刘家塘古民居、泉香井、老虹桥、荣胜古树群、诛倭岭古驿道……我们用脚步丈量和感受着古文化的魅力。历时六个月,当最终定稿的手绘地图赢得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时,当同事们给了我一个盐仓“活地图”的称号时,我的心中满满都是成就感和幸福感,因为我没有虚度挂职的时光,我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。
罗兆兵到叉河社区上党课
工作上的成绩也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。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的打响,我有了一个新身份——创城小区区长、路长。海灵新村、海龙路、匈牙利馆,都是我的创建责任范围。几乎每天,我都会带队到责任区域检查,静态管控。每隔一段时间,我和队员们便会挨家挨户排查小区情况,谁家的水表安装不端正,谁家的网线箱内线缆掉出来等等,事无巨细,均要对标督促整改。一有时间,我就会翻看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操手册》和区里下发的创城指导文件,仔细学习测评体系的各项标准。因为我知道,只有学通学透,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,才能成为一名行家里手。
罗兆兵带队开展创城环境卫生整治
去年11月5日,为了进一步摸清海灵新村小区的创建情况,我带队对小区群众、每一个楼梯间、每一块绿地、每一块广告牌进行全面走访、排查。从下午2点到晚上8点,我和同事们一共排查出18个大类300余项待整改问题,当问题清单交到物管和各专项整治组时,大家都惊呆了,纷纷为我们工作组点赞。我们还积极协调社区、供电、供水、通信等单位对海灵新村居民小区120余处供电箱、弱电箱、楼道开关、水表箱等进行维修更换。对接城管对小区20余处楼道堆码、绿化占用进行了清理,增划小区非机动车停车位80余个。创城路上,我和同事们一路奔跑,每一滴汗水,每一步脚印都将是我挂职中最难忘的记忆。
我越来越熟悉盐仓,热爱盐仓,但我也想念我的家乡。我始终牢记挂职任务,在工作和生活中,我利用一切机会、场合,向定海和宣汉的新朋老友介绍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、资源优势、风土人情。通过QQ、微信、朋友圈等向定海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宣传推介宣汉,使定海的干部群众更加了解宣汉、关注宣汉、支持宣汉发展;同时向宣汉的领导、同事和朋友推送定海的好经验、好做法;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积极主动对接宣汉与定海的结对帮扶、考察交流等活动。我还争取了盐仓街道慈善资金2万元资助宣汉县双河镇贫困学生家庭20户,为定海与宣汉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贡献绵薄之力。
岁去弦吐箭。转眼,我到盐仓已经14个月,再有4个月,就要结束挂职了。在这1820公里之外的海岛,在这座盐仓新城,我收获了太多。我将带着这份收获更好地投身家乡建设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助力共谱山海合作情。
(讲述人:宣汉县双河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;定海区盐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(挂职) 罗兆兵)
|